遊戲的重要性

遊戲的重要性

兒童青少年

如果問小學生「你最喜歡哪一堂課?」,多數的孩子會回答:「下課!」遊戲是小孩與生俱來的能力,幾乎每個嬰幼兒都會自發地玩起自己的拳頭手指排泄物,也會用各種方式玩媽媽的乳房和身體,如果大人不強力約束小寶寶的話。由此可見,玩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,幾顆小石頭、樹枝或一堆沙子就可以讓小孩玩上許久,小兒科醫師與兒童分析師Winnicott(1953)稱之為「過渡現象」,他認為這個中間區域是連接孩子內心世界和外在環境的橋梁,是嬰兒展開生活體驗的基礎,具有正面的價值。

兒童治療師Aves & Youell (2006)則認為,小孩透過遊戲處理心中的焦慮和衝突、表達對分離和失去的想法,或是真實/想像中、與兄弟姊妹之間的競爭。在遊戲的過程裡,孩子變得比較不害怕、能整合自己,而競爭遊戲可磨練小孩處理懷抱勝利和希望、面對失敗和失望,好玩有趣的遊戲,則可幫助孩子學習。

遊戲與現實系列文章的作者Peter Fonagy和Mary Target (1996)回顧發展心理學家們的觀察研究,發現孩子很小就有能力發展出自己的心智理論,歸因自己和別人的意圖、目標、慾望、信念,並以此解釋其行為。而透過安全地和爸媽&年長的孩子玩,能促進小孩思考他的心智狀態(mental state)。

Fonagy用一個案例說明他如何用遊戲幫助受困的孩子。Rebecca 是未婚媽媽十八歲生的小孩,爸爸得知媽媽懷孕之後便離開,4歲時媽媽帶她到兒童治療中心求助,因為過去一年她出現許多問題,包括半夜做噩夢、白天害怕分開、黏著媽媽、過動、害怕孤單,在學校搞破壞、不服從、攻擊同學。一開始Robecca堅持媽媽必須在遊戲室裡,她的遊戲顯得重複、壓抑,Fonagy發覺她很害怕和治療師在一起的話會排擠媽媽、令媽媽生氣,媽媽將愛她少一點,治療師詮釋她的焦慮之後,她允許母親離開房間,然而她的焦慮並沒有減少,激烈的要求房間裡的傢俱必須依照她的意思擺放,治療師詮釋她絕望地必須掌控一切,不然事情會失控。Rebecca接著開始玩黏土和角色扮演,展現她怕蛇怕媽媽被海盜抓走、她對於爸爸缺席的假設、以及內心原始的攻擊幻想是如何投射到母親身上,治療師接納她的焦慮和情緒的真實性,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使她可以放心地玩想法和感受,幫助她整合潛意識&被意識拒絕的原始幻想,從受困的發展階段中脫身,上述的種種症狀自然也就逐漸消失了。

參考文獻:

Aves, C. & Youell, B. (2006). Understanding 6-7-year-olds ; Understanding 8-9-year-olds. 6-9歲孩子為何喜歡裝大人?楊維玉譯。心靈工坊。

Winnicott, D.W. (1953).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—A Study of the First Not‐Me Possession. IJPA 34:89‐97.

Fonagy, P. & Mary, T. (1996). Playing With Reality I : Theory Of Mind An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Psychic Reality. IJPA 77:217-233.

Fonagy, P. & Mary, T. (1996). Playing With Reality II : The Development Of Psychic Reality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. IJPA 77:459-479.

分享文章: